<li id="wcmie"><table id="wcmie"></table></li>
<ul id="wcmie"></ul>
<strike id="wcmie"></strike>
  • <fieldset id="wcmie"><table id="wcmie"></table></fieldset>
    <ul id="wcmie"></ul> <ul id="wcmie"><sup id="wcmie"></sup></ul>
  • 聯系我們

      地址:
     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花城大道5號南天廣場龍庭閣2204室
      電話:
      020-29828882
      手機:
      18620599995
      郵箱:
      1389975276@qq.com

    心理學家眼中的中秋月餅

    對同一塊月餅,不同的心理學家有著不同的反應:

    馮特:我就想研究一下,它都由哪些元素組成的(構造主義)

    華生: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過程是怎樣的(行為主義)

    弗洛伊德: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餡兒的(潛意識理論)

    巴浦洛夫:一見到月餅,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(經典條件反射)

    斯金納:誰想吃這塊月餅,必須先幫我完成一件事(操作性條件反射)

    詹姆斯:月餅的最大功能是能夠讓人解饞(機能主義)

    羅杰斯:在吃這塊月餅之前,我必須考慮到各位的感受,所以,我決定將它分開,一人一塊(人本主義)

    馬斯洛:吃了這塊月餅就可以滿足我品嘗美味的需求(需要層次理論)

    皮亞杰:我得研究研究,那些原料是通過什么方式結合在一起的(結構主義)

    米德:這些月餅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將它視為一種食物,它在互動的過程中已經被人們賦予了新的內涵(符號互動論)

    格根:無論它包含多少種意義,這些意義都是由社會建構的(社會建構論)

    格爾茨:只有在中國才能吃到月餅這種食品,它代表了中國的一種文化(文化心理學)

    塞利格曼:透過月餅這種特殊的食品,我們可以看得出中國人美好的、積極的情感(積極心理學)

    薩賓:來來來,我們一邊吃月餅,一邊說說自己跟月餅有關的故事(敘事心理學)安東尼羅賓:吃了這塊月餅,你就擁有無窮的力量!!!(潛能開發)

    庫恩:面對同一塊月餅,你們之所以表達出不同的話語,完全是由你們各自的范式決定的(范式論觀點)

    心燈心理咨詢中心祝各位朋友中秋快樂團圓幸福!

    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

    關注微信公眾號

    客戶服務熱線

    18620599995

    在線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