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i id="wcmie"><table id="wcmie"></table></li>
<ul id="wcmie"></ul>
<strike id="wcmie"></strike>
  • <fieldset id="wcmie"><table id="wcmie"></table></fieldset>
    <ul id="wcmie"></ul> <ul id="wcmie"><sup id="wcmie"></sup></ul>
  • 聯系我們

      地址:
     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花城大道5號南天廣場龍庭閣2204室
      電話:
      020-29828882
      手機:
      18620599995
      郵箱:
      1389975276@qq.com

    覺得心理咨詢有用的十個瞬間

            一個咨詢師朋友問我:“你的個人體驗進行了一百多次,有哪些時刻感覺到心理咨詢真有用?”

            我說:“我沒有感受過‘心理咨詢真有用’,只感受過‘有時候還有點兒用’以及‘看來不是完全沒用’。”說真有用,過獎了。

            提出那個問題的朋友,也在做個人體驗。她說:“好像沒有什么認知上的提升。”我說:“像我們這樣的聰明人,總是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,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改變認知吧?”然后她表示釋然多了。

            皮了一下之后,我又想了想,似乎回憶起了一些心理咨詢有用的片段。

    雖然很多書中探討了療效因子(如《團體心理治療》),我的導師也在做這方面研究,但具體到我個人,想起的都是一個個瞬間。


    1.咨詢師的健康人格具有榜樣作用

          我的咨詢師顏值普通,有時我會想:她知道自己不好看嗎?應該是知道的。

          但是她好像并不介意,對此非常坦然,依舊該做什么做什么。

          這么說,顏值也沒有那么重要,人無論美丑,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活著。

         咨詢師在這一點上,影響了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。


    2.真誠是有力量的

        心理咨詢并不總能開開心心。

        我跟咨詢師生過氣,心想:你明知給出這個解釋我會不開心,你還敢說,算你牛逼。

        等我消氣了,開始覺得這個解釋有道理,并且相信咨詢師是個真誠的人。體驗到真誠的力量后,我也更愿意做個真誠的人。

        朋友說:“這說明你們還挺匹配的,可能有的人就氣跑了。”沒錯,每個人需要的咨詢師不一樣。我需要的是,看到對方人格的力量。


    3.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

          我曾經明確跟我的咨詢師說過兩次,她哪里做得不夠好。

          她承認了確實做得不夠好的地方,對存疑之處也沒有否認,總之態度是:你可以說我不好,很高興你說了這些真實感受。

          雖然我在理性上知道,合格的咨詢師不會攻擊來訪者,但是真的沒有被反擊,對我來說還是新奇的體驗。這讓我感覺到,表達不滿并不是多可怕的事,而是中性的。

         如果不在內心預期對方一定會被自己的不滿/反對/拒絕激發敵意,進而先用敵意保護自己,其實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可以做到的。

    這些思考寫出來顯得很長很繞,但其實都發生在瞬間。有過這種體驗之后,當我的來訪者說我不好時,我也不覺得那么可怕了。


    4.語言把潛意識意識化

          在我有很復雜的情緒時,會一口氣說一大段,然后忽然發現:咦,原來我心中有這兩種矛盾的想法,之前如一團煙云的內心活動,現在有了清晰的輪廓。

          當一件事可以用語言表達時,它就沒有那么可怕了。語言,就像在漆黑的屋子里亮起一盞燈,讓人看到原來那個飄動的像鬼一樣的黑影,其實是一件衣服。


    5.習慣不評價的態度

           在心理咨詢中,不會評價一個人做的事對不對(除非真的很危險),而是會探討為什么要這么做,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。

           比如我喜歡玩《絕地求生》,有陣子一天十局,最初我的態度是自我譴責:“你太不上進了,能不能干點有意義的事?”咨詢師的態度是:“你           為什么需要這個游戲呢?它可能對你是有意義的。”

           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,那就試著體驗一下它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吧,結果又隨心所欲玩了幾天,就不那么想玩了。

           或許潛意識想傳達給我的話是:“你需要純粹的快樂。”當我接收到之后,它已不需要用沉迷游戲的方式提醒我。


    6.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引發思考

            我的咨詢師提出過一些有價值的問題,現在我已經忘了具體是什么,但是那種“咦,好像也可以這樣想”、“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那么簡單”、 “哦,原來是這么回事”的感覺,我還清楚地記得。

           當我覺得咨詢沒什么收獲的時候,是這種記憶讓我保持了一周一次的頻率,直到下一個有所領悟的時刻到來。


    7.通過他人認識自己

           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,我們要把自己拋出去,撞上一些別的什么,反彈回來,才會了解什么是自己。

    ——山本耀司

          以上是一對一咨詢,我還想寫寫團體。

          團體很有趣的一點是,發現別人和自己多么不同,在對比中進一步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,并且了解另一類型的人怎么想。

          比如我們的團體要結束了,大家對帶領者都很不舍,有人直接說:“我想抱住你的大腿哭。”有人假裝冷漠:“我想象我們的感情裝在骨灰盒里流向大海。”有人制造矛盾爭取更多的關注:“我覺得你不該這樣做,應該那樣做。”有人安慰自己:“沒關系,以后其它場合還會見面啊。”還有的人什么都不說,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畫圈圈,怎么邀請都不出來。

           總之,關注每個人的不同表現非常有趣,能深深體驗到人心的參差多態,也有機會在對比中想一想:“為什么我面對分離時是這種表現,而不是那種表現呢?”


    8.透過語言看到更深的動力

           在團體中,如果每個人都真誠,很可能探索出語言背后的動力,這是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體驗。

    比如有一次,團體中有好幾個人都想攻擊同一個人(就叫A吧),后來經過一番真誠的交流,我們發現其實這種攻擊不是敵意,而是好奇。

           我們都覺得A是個有趣、有生命力的人,想要了解她,跟她互動,就像看到個蹦蹦跳跳的氣球想戳一下,看看里邊有什么。

           等所有人都理解了這種動力之后,我們表達希望被關注的愿望時會說:“你為什么只攻擊她不攻擊我?難道對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嗎?”

           聽起來好變態啊,然而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能感覺到其中的真實。正是由于這樣的經歷,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沖突,其實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,而是有豐富的內涵,是認識真實的彼此的一次機會。


    9.他人是一面鏡子

          現實中我們因為恐懼、害羞、愛面子等原因,沒有辦法直接問別人對自己怎么看,但是團體是個實驗室,鼓勵成員求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。

          比如A覺得別人都忽視了她,但是B告訴A,自己最關注的就是她;C害怕自己惹別人生氣了,但是D告訴她,自己覺得她非常有禮貌。還有我,害        怕自己說的東西沒用,浪費大家時間,但是其他組員告訴我,他們很期待我說話,因為我的觀點是他們沒有想到的。

          團體可以幫人更客觀地認識自己,正視自己身上一直存在卻被歪曲地認知的那部分。

          這有點像大象同時照很多面鏡子,有的鏡子照出了頭,有的鏡子照出了腿,有的鏡子照出了尾巴,拼在一起,我們知道自己是這樣一只象。


    10.堅持說明一切

         當語言無法表達清楚時,行動就是真實意愿的體現,所謂“用腳投票”就是這個意思。我在心理咨詢中從來不遲到,堅持了一百多次,并且還在繼續。從這一行為來看,心理咨詢還是有用的。


         發現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,對新手咨詢師有什么好處呢?

         首先,這讓我感覺到希望——看來我的職業是有意義的。

         其次,也讓我感到一陣輕松。


           我的個人體驗持續了兩年多,中間咨詢師出了國,休了產假,從線下變成視頻,還有時差,總之存在客觀困難。

           我的咨詢師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了長程個案的穩定,算是很有能力了。然而像她這樣優秀的咨詢師,讓我把心理咨詢繼續下去的動力也只是“有時還有點兒用”,那么作為一個新手咨詢師,我完全不必要求自己時時刻刻讓來訪者感到心理咨詢很有用,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
          發現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,對來訪者又有什么好處呢?

          或許這可以成為來訪者堅持下去的動力,在感到失望、憤怒、迷茫,甚至想要離開的時刻,還抱著一絲希望,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,和咨詢師一起探索,或許會帶來新的進展。


    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

    關注微信公眾號

    客戶服務熱線

    18620599995

    在線客服